正筆鋒鍛人格
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
隨著,教育行業頭部企業布局托育市場,不少行業觀望者,也蠢蠢欲動,是跟著大佬走?還是隔岸觀火,靜待時機?硬筆書法品牌加盟小編認為,是否布局托育市場,需結合當下市場環境與自身實際情況,合理分析規劃,不可盲目跟。
目前國內嬰幼兒入托市場情況:
目前,我國0至3歲嬰幼兒約4200萬,其中1/3有比較強烈的托育服務需求,但調查顯示,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入托率僅為5.5%左右。5.5%,這大概是一個什么水平?據OECD(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)公布的數據來看,OECD的三歲以下嬰幼兒平均入托率為36.1%,但2020年我國該比率僅為5.5%,與國際水平相差甚遠,甚至較落后。
入托率低,不是因為市場沒有需求。
根據最新調研顯示,接受調研的家庭中僅有5%的家庭完全不需要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,即剩下的95%的家庭均對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有需求,其中需求較為強烈的家庭約占84%左右,且近年來,有托管需求的家庭數量正在呈現上升趨勢。
導致入托率低的原因較為復雜,其中托育市場供需現狀矛盾較為突出。
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需求大的三大主要原因為:長輩年老無力照料孩童(或隔代育兒問題)、保姆存在隱患和現代女性觀念轉變。而入托率低下的原因,則為機構專業性低、托育費用不菲等原因。
簡單來講,就是消費者有需求,但是機構提供的服務還達不到消費者的需求,或機構的購買門檻超出消費者的預期,令消費者望而卻步。同時,當下社會主流的“帶娃”模式還是隔代照料,這種傳統的帶娃模式與理念,雖然,當下父母已經意識到不足,但面對諸多客觀存在的因素,要在行動上改變這種模式和現狀,還需要時間和周期。
當下,托育市場是否可布局?
在硬筆書法品牌加盟小編的認知里資本早就開始在托育市場試水,但并沒有得到預想的回報。早在2019年,資本就已經試水托育賽道了,但結果卻讓人意外。熱錢的涌入,托育行業并沒有如人們想象那樣駛入快車道。相反,多家知名托育機構更是在2020年疫情背景下被爆出“跑路”傳聞。
原因在于,托育機構的運營難度相對較大:
1.安全要求高
托育中心,不同于其他機構,有監控人陪伴。托育的孩子是8-12小時完全脫離監護人的陪伴,就安全方面而言,難度系數非常很大,而且一旦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,對中心來講,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打擊;(注:而對于為孩子選擇托育機構,家長最大的顧慮依次為:安全性占比最高24%;師資水平21%;價格17%)
2.運營難度大
托育,屬于復雜性強的教育產品,從孩子入園到離園,中間需要涉及飲食安排、課程安排、實踐活動安排、午休安排、健康管理、情緒處理等環節,從校區運營的角度來講,需要兼顧的點較多,難度系數大。
3.專業員工招聘難
在業內人士看來,托育機構的老師不是育嬰師,不是早幼教老師,不是醫護人員,但是她們必須是這三者的綜合體,同時,托育老師需具備一定的耐心、細心、和服務意識,符合要求的面試者鳳毛麟角,另,托育老師往往需要干較多繁瑣的育兒工作,流動性也較大。
4.運營成本高
0-3歲的托育在人力物力安全方面的要求更高。
托育的成本結構較高,托育機構主要針對0到3歲的嬰幼兒,其‘師生比’比幼兒園要高,一般是1:5(1歲以下更有可能是1:1),以1:5為例,即一個老師負責5個孩子,如果收了150個孩子,就要有30位托育老師,人工成本高,同時,在物料消耗、租金等方面成本也相對較高。
5.托育市場需求,分層明顯
相對來講,一二線城市的托育需求大,三四線等城市較小,因為認知需求,隔代撫養更深入人心。
6.監管不完善
目前,托育行業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行業規范還不健全,多地托育從業者辦證無門、無章可依、野蠻生長,后續一旦托管機構井噴式增長,不排除像學科教育一樣面臨相應的管控風險。
綜上所述,硬筆書法品牌加盟小編認為,托育市場有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。入園費用高與傳統育兒理念是導致當下入托率低的主要原因。至于,當下托育市場是否可布局,從運營角度來講,需慎重考慮。在布局之前建議思考以下幾個問題:如:
是否,有足夠的運營資金,來面對托育機構的較高運營成本和當下疫情停課的風險成本?
是否,有渠道、有能力組織一支專業的托育運營團隊?
是否,對所處城市或區域的托育需求,做過深入的調研與可行性分析?(如,需求占比、托育理念等)......
(入行需要謹慎,綜合研判,量力而行)